分类 无线电 下的文章

        JTDX的操作需要频繁动用鼠标,而抓通联稀有DXCC的机会很多时候用鼠标就不够看了,于是动了用快捷键盘的心思。自定义键盘很多,大多是若干个按键组合在一起,高级一点的按键上有LCD屏幕显示图标方便记忆,但还是一眼看上了tourbox,看到曲线外壳、貌似杂乱无章排布的旋钮、滚轮和按键,直觉就感觉用起来一定很顺手。这个牌子的lite性价比最高,到手后设置试验后果然感觉很好。各种软件都可以使用,有键盘快捷键的,可以直接把快捷键映射到按键、旋钮或者滚轮上,没有快捷键的,也可以通过记录宏实现下拉列表框、滚动选择等操作。
        JTDX的TourBox设置:

  • 按下旋钮,打开频段选择下拉框,滚动滚轮选择频段,按下滚轮切换到指定频率
  • 按下横键切换到TX6,即CQ信息
  • 按下长键启动发射,按下短键中止发射
  • 按下Tour键清空信息窗口
  • 按下c1键发射接收频率下调1Hz,按下C2发射接收频率上调1Hz

微信图片_20241007104521.png

        FT8已经是短波数字DX的主流,很好地解决了短波业余无线电活动中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在SSB上吼叫字母解释法对很多人是很尴尬的事情;CW的自学难度极大;城市中架设八木简直不可能,就算架设一条最不显眼的偶极天线或端馈天线都要面对邻居的举报和纠纷;城市中的高电磁干扰环境让SSB和CW的DX难度大了好几个数量级......如此这般,以时间和低码率换DX的数字通信优势就彰显出来,小功率即可实现全球通联,灵敏度低至-25dB仍可解码的FT8就取代其他格式成为如今短波数字通信的主流。JTDX作为FT8的操作软件,自动化程度是很高的,但是自动化程度再高也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操作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FT8的通联效果和效率。FT8的使用可以看ZL2iFB写的FT8操作指南,下面是我在JTDX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 一定要配套使用Gridtracker,设置好lotw,发现CQ时可以在地图上点击发出CQ的QTH方块,从弹出的CQ方信息可以看出对方是否关联了lotw账号,如果lotw下方没有打钩,基本上不用指望能在lotw上获得交叉确认,这对收集DXCC实体数量的HAM来说不是好消息,或者说,这也可以作为你是否决定与其通联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 一开始回复别人的CQ确实很方便,等到用的时间足够长了,弹出来的CQ都是你通联过的时候,其实也不用在每个频道上苦苦寻找新CQ,自己发出CQ等着别人应答好了,我将其称为钓鱼模式。有时,能钓到意想不到的好鱼。
  • 发射过程中只要发射开始没有超过1/5,即时更改发送内容对方也可以准确解码,但是尽量不要在发射过程中更换发射频率,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准确解码。
  • 有时候在不太干净的频道位置发射对方反而能够解码,所以在干净的位置发射没有人回复的时候可以选个不太干净的地方重新试验一下。你在本地看到的干净的频点,可能是几千公里以外意图通联对方的拥挤不堪之处。
  • Gridtracker上的QTH方块在不同纬度的形状不一样,靠近赤道时是宽长高短的长方块,越靠近两极高度越高,所以小长方块、大正方块都是一个QTH的尺寸,我估计是墨卡托投影的缘故。
  • 要想获得lotw的交叉确认,只与一个DXCC实体通联是远远不够的,有的HAM没有关联lotw,有的HAM虽然关联了lotw但是你天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上传一次通联日志,所以只要还没有交叉确认过的DXCC实体,新呼号出现时就一定要呼他、呼他、呼他。
  • 单向传播经常发生,所以有时候你能收到对方信号,但无论你怎么更换频点,对方永远听不到你。换个频道,找个其他目标通联吧。
  • 不要总是发射,要经常停止发射看一看发射周期内有没有什么新信号,有时候过段时间就切换下奇数偶数周期也是有效的观察办法。
  • 学会换位思考。不是仅仅我们自己需要新的DXCC,全世界的其他HAM可能也需要我这个DXCC。所以,经常CQ一下,及时回应别人的呼叫,即使你已经有了他的DXCC,每天上传lotw日志,可能正有HAM在焦急等待你的交叉确认呢。

        本文将不定期更新。

        其实开机黑屏,没有任何视频信号这个问题在这台机子装机时就出现过了。为了跑本地AI绘画脚本,买了一块M40 24G显卡的计算卡,装机时装上这块卡开机就会黑屏。经过反复折腾,需要进行如下处理:

  • 撬出主板电池,短接主板上BIOS放电插针25秒以上
  • 装回主板电池,开机,注意此时计算卡不能安装在插槽上
  • 进入BIOS设置,打开高级设置中的允许显卡4G以上的选项,保存退出
  • 断电,装上计算卡重新开机即可

        没有电台室,业余无线电台也就这么放在写字台上,紧邻我的台式电脑显示器和键盘。开通使用后,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射频干扰,只要电台发射,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 显示器黑屏,电台结束发射时恢复,有时电台结束发射后也不能恢复,视频信号丢失
  • 键盘死机,不再有任何反应,或者电台发射时会在无操作的情况自行乱动作,包括且不限于打开计算器、给音频输出静音、打开Edge页面、打开搜索页面并自行填入一大串乱七八糟的字符等等
  • 鼠标死机,不再有任何反应
  • 有线网络中断,电台结束发射时恢复
  • 系统报警USB接口工作设备不正常

        经过搜索,采取了以下办法,仍未完全避免以上现象,会随机无规律出现以上情况:

  • 给所有的网线、USB设备线、HDMI线、电台直流电源线等两端加上磁环
  • 重新布线,电台天线电缆尽量远离USB线等
  • 电台和天调外壳与台机外壳连接(接地)

        经过各种对比测试,最终这样解决射频干扰问题:

  • 更换多重屏蔽双磁环HDMI线后,显示屏黑屏问题解决。
  • 更换一个老鼠标后,有线鼠标死机问题解决。
  • 无意中发现发射时显示器后的交换机电源灯暗淡闪烁、网口指示灯在发射时全部熄灭,在交换机的直流电源线上加上磁环后,发射时有线网络中断问题解决。
  • 机械键盘无论怎样在线上增加磁环都必死无疑,最后换了无线键盘鼠标解决。还有一个现象:当用显示器的USB接口连线给无线键盘充电时,电台发射时同样出现严重干扰现象,在供电的USB线两端增加磁环后解决。

        体会:

  • 业余电台发射时射频干扰太大,有条件时还是要有专门的电台室,做好机壳接地等工作。
  • 与业余电台连接的电脑用线缆要精挑细选,选用多重屏蔽抗干扰能力好的产品,你在普通场合能够正常用的线缆在这种场合不一定能胜任。
  • 以鼠标为例,电脑老产品用料比较足,新产品偷工减料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有时候不一定越新越好。
  • 现在大部分USB线缆等的屏蔽抗干扰能力都是很差的。上磁环可以补救一部分,但不要指望仅仅靠磁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921134620.jpg

        八重洲FT-891是2018年买的,同年申请的短波电台执照,而真正把短波天线架设起来,开通短波电台是......上个星期。其间第一份短波电台执照过期,想续执照时被告知管理规定发生变化,100W短波业余无线电台设台许可权限由所在地无线电管理部门上收到工信部,去工信部申请时发现系统暂不可用,系统终于开放是接近2023年底,第一时间提交申请,新的工信部执照终于在2024年5月寄到手中。对于居住在多层居民小区的条件而言,八木正V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想尽办法动用无人机牵引等手段好不容易在两栋楼之间拉了一条端馈天线,然后第一时间就受到了小区物管和属地派出所的上门亲切关怀......证照齐全,没有问题放行,这才理解为什么有些HAM止步于UV段,明明有上短波的实力就是没有上短波的行动,这短波真不是想玩就能玩的......
        请教、摸索,终于把FT8用起来了。第一个QSL是夏威夷的HAM,15W跨越七千公里啊。终于,在经历了80年代末买到第一本讲业余无线电书籍的向往、1992年重新开放业余无线电台申请的激动、2017年取得A照和呼号、2018年取得B和短波电台执照......后,我的短波业余无线电台——BH8UMP终于设立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40910123134.jpg

        结合domoticz系统的构建,2018年在楼顶安装了家用气象站,气象站采用一套HAM友提供的套件,弃用其温度百叶箱(内含主控)及无线液晶屏等显示部件,保留套件中风向风速传感器及雨量传感器,增加一个百叶箱,用BM280测量温湿度与气压,用一块NODEMCU作为主控芯片,测量计算风向风速雨量等信息,通过2.4G无线局域网向Domoticz和OneNET发送数据。这一版气象站问题还是不少的,最大的问题是架设在屋顶,与家里路由器隔了一个带有屏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的屋顶,WIFI连接十分不稳定,经常出现掉线的情况,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在阳台增设无线中继放大器等,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连接不稳定问题,曾经考虑过改用有线联网,但气象站的百叶箱太小,放不下ethernet模块和POE模块,加之感觉这套系统中风向风速等传感器的技术比较玩具,例如风向是八个干簧管,通过串接不同阻值电阻指示八个方向,无法准确测量风向,风速是风杯旋转时干簧管通断产生脉冲信号等,雨量传感器虽然采用的是翻斗式的设计,但其受雨口并未按照国标设计等,也就凑合用了下来。
微信图片_20240311084953.jpg

        最近这套系统彻底没数据了,断电重启也无效,这才下定决心进行换版重制。这次选用RS485接口的气象站组件,内置了温湿度气压,以及超声波风向风速传感器,还有一个光学雨量传感器。超声波测量风向风速似乎已经相对成熟,但采用光学方法测量雨量倒是没有想到,搜索了一番发现,似乎这也是一种得到承认的方法,那就试试吧。采用RS485组件的优点是一是数据读取方便,因其采用modbus协议,一个RS485设备可以集成多种传感器,只要发送指令读取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寄存器数据即可,二是RS485传输距离长,一根RS485电缆从屋顶连下来,主控模块也可放在室内,防护更好,也方便后期调整升级固件。这次采用ethernet连接,不会再出现连接不稳定现象。
微信图片_20240311084931.jpg

        调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要点如下:

  • Arduino的MODBUS RS485库有很多,作为主站控制的话,SensorModbusMaster是最好用的。虽然作者说这个库用于带自动收发的芯片,例如MAX13487的时候效果更好,但试验下来,如果只用9600这样波特率的话,MAX485芯片工作也完全正常。
  • RS485接口电路中AB之间的终端电阻是用于阻抗匹配的,用来减少反射,但是如果RS485接线本身不长的话,加上终端电阻反而是有害无益,调试时发现读取数据很不稳定,设置了8N1的串口协议有时候只能读出7bit数据,百思不得其解,去掉终端电阻就一切正常了。而且加上终端电阻后将大幅度拉低AB间电平,所以加不加,最好试验着看。
  • 有人串口ethernet模块如果出现发送的数据语法格式无误,但就是返回代码400的话,大概率是串口工作模式没有处在正确模式上,即发送数据时还处于命令模式,或发送命令模式时还处于数据透传模式,但是ethernet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编写程序时难以穷尽所有情况,所以一个讨巧的办法是在进入命令模式时先发送一遍进入数据透传模式,反之亦然,这样如果工作模式正确最多返回一条-1错误,不影响程序正常运行,但如果工作模式不正确,则正好可以纠正到程序设计模式上来,后续工作就一切正常了。

        domoticz总的来说是算稳定的开源系统,但自己增加功能势必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domoticz中文区半死不活,domoticz.com访问又被拒绝,解决问题还是颇费时间。当然有些问题属于自己对raspbian还没有烂熟于心的缘故,raspberry pi遇到问题搜索大法不一定管用,国内搜索质量良莠不齐,很多解答随着软件版本的更新已失效,最高效的方式还是把问题转换为英文,在google上搜索往往第一页还没有翻完就找到答案。以下是一些记录备忘,此文将不定时更新。

  • raspberry pi的定时任务设置问题。经常遇到定时任务设置了但是没有起作用的情况,而且好像crontab在不同位置有不同文件,有的配置文件还与用户账号有关。试验下来,用这个命令没问题: crontab -e ,要想更保险一点,执行的脚本用绝对路径。修改完了后不要忘记sudo service cron restart重启服务。
  • domoticz的开关等可以设置开或关时触发动作,但语句开头必须是http://或https://或script://,执行脚本时语句格式是:

    scripts:///home/xx/xxx.../xxx.py
    scripts:///home/xx/xxx.../xxx.sh
    scripts:///home/xx/xxx.../xxx.lua

    等等,如果设置了执行脚本但是没有起作用,大概率是被执行脚本没有打开执行权限,脚本执行后日志中返回错误码32256或512都是这个问题,进入脚本目录执行sudo chmod +x XXX.pysudo chmod 755 XXX.py即可,如果还不行就写个sh脚本,把执行命令等写进去,设为执行这个sh脚本就可以,貌似用这个方法被执行脚本打开不打开执行权限都没有关系。

  • domoticz.com屏蔽国内IP后,官网论坛可以访问https://en.domoticz.cn/forum/,官网WIKI可以访问https://en.domoticz.cn/wiki/Main_Page。貌似国内的镜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