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土 发布的文章

        ChatGPT-4o的以图生图功能可以将照片转换为吉卜力风格,只需要以下两步:

  • 下载Edge浏览器的deepsider插件,安装,注册
  • 选择GPT-4o-image模型,上传照片,输入以下关键字:

    请将我提供的照片转换为一张现代高清的吉卜力动画风格插画,保留照片的基本构图与主体元素。
    具体要求如下:
    使用细腻、干净、明亮的手绘风格进行重绘。
    构图不变:人物和背景的布局与原图保持一致。
    人物主体保留:保留人物表情和动作,表现出自然、富有情感的状态。
    色彩处理:色彩鲜明自然,避免泛黄或昏暗,整体氛围应温柔、通透、有情感张力。
    线条风格:线条清晰流畅,细节丰富,具有手绘质感。
    尺寸比例:输出图像尺寸与原图一致。
  • 生成即可,每天每个账号可以免费生成10张照片。

        偶有不稳定,不过看在免费的份上,抽疯的话第二天再用啦。可以修改关键字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女士的脸和身体更瘦一些”“背景更换为龙猫里的森林”之类。多人照片一定要主体突出,人不能太多,人太多或主体不突出最好裁切下。

2h4iZBrx4a0PrLa6SbHvzWEW7Rv1IM.png
c9gB7v8Sz6FmykwgsDMK38fFkm2qyI.png
fSCwrUSiGHW9zqodMf8pnOzM96NzXq.png
HbpRVclS8w82NEsprwunxBah0qPCcJ.png
uTcqUR1G993r10nC4FDhERuy7g9d5E.png
Vx0ib4qVPSYrGnHk5DlgycE85H05ZZ.png
wNu7Or0UGXJn2enW9LhWq7tNfG2KTE.png
zDsKWacOOLZSwXGthjJPheHSIjUQoz.png
微信图片_20250403101407.png
微信图片_20250403103652.png
微信图片_20250403104843.png
微信图片_20250403105305.png
微信图片_20250406193506.png
微信图片_20250406194049.png
微信图片_20250406195507.png

        星野摄影的后期处理手段一直在进步,从DSS-PS到MDL,到巨强大的PI,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也越来越复杂。这些年陆陆续续拍了一些星野照片,但用DSS、PS、MDL处理出来都不如人意,总觉得是自己的器材不行,曝光时间不够,从来没有从后期来想问题。最近老魏推荐了一个免费、傻瓜式的后期处理软件Siril,试验下来确实很不错,之前的废片终于能看了,虽然还是有明显的短板,但比起传统处理手法,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Siril的操作过程如下:

  • 将待处理的星野照片集中放到一个目录下,在目录下建立lights、darks、biases、flats几个子目录,将亮场、暗场、偏置场、平场照片分别放到这几个子目录里;
  • 点击Siril左上角图标更改目录到存放照片的母目录中;
  • 点击右上角的脚本,选择相应的脚本进行预处理,脚本里有各种处理脚本,要找对应的脚本,比如你没有拍平场,就要找没有平场的那个脚本;
  • 处理完成后,打开result.fit,下方状态栏选为自动拉伸,这样云气就能看见了,但也能看见背景很不均匀,光害的影响很大;
  • 打开图像处理菜单里的背景提取,对话框打开后点生成,就会有若干矩阵标注点出现,用鼠标左键将星云处的标记点取消,标记点标在亮星上的也要取消,在附近背景处重新设定,然后点应用,背景光害就被消除了大半,对比度明显上来了;
  • 接下来打开图像处理菜单里的直方图变换,点自动拉伸,进一步提高对比度,不过这一步我经常等到色彩校正后再做;
  • 打开图像处理菜单里的色彩校准,用测光法进行校准,也即是输入目标代号,用解析图像的方式替换正确颜色,如果是短焦星野照片,往往无法解析,这时用鼠标将目标对象框住再让它识别,可以大大提升解析成功率;
  • 打开图像处理菜单里的除去绿色噪声,进一步校准颜色;
  • 打开图像处理菜单里的星点加工,选择星点移除,会形成两个图像文件,一个是移除了星点包含星云的背景,另一个只是星点;
  • 打开星云背景,用直方图变换进行自动拉伸,星云会很明显,噪点也会很强;
  • 处理后的星云背景另存为TIFF格式,导入AI降噪软件Topaz DeNoise AI,尝试用算法平滑噪声,试验下来用Severe Noise算法更适用于星野照片处理;
  • 降噪后的星云背景图片在Siril里打开,另存为FIT文件;
  • 使用图像处理菜单里的星点加工,选择星点重混合,将背景与星点重新合成在一起,星点部分做适当拉伸,可以起到缩星效果。如果星点质量太烂,可以用星点加工里的星点去饱和或完全重合成进行处理,星点会变得完全浑圆细小,但也会丧失大部分色彩,我认为这太过分了,我是不会用的。
  • 最终的照片还可以拖进PS里进行最终调整,不调整也行。

微信图片_20250319222536.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222544.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222551.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222600.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222555.jpg

        总的来说,P1SC还是很稳的,但只要是3D打印,必然会有翻车的时候,无非早晚。想不翻车,就要:

  • 不能完全相信自动绘制裙边的功能。截面积太小,或高度太高的,即使切片软件没有自动绘制裙边,也要自己绘制一下。
  • 多色打印不能关闭擦料塔,否则就等着窜色吧。
  • makerworld上不靠谱的模型也不少,先打开3D图判断一下。
  • 想最小化层纹影响,把模型横过来打。
  • Z方向强度最低,如果3D打印件对强度有要求,调整模型着床方向,让XY朝向受力最大方向。
  • PETG收缩率可达0.5%,对尺寸有较高要求的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
  • 耗材丝只剩下几圈时就不适合用作多色打印,频繁回卷过程中大概率会卡住料盘。一口气打完那种不影响。
  • 打印头几层时要注意观察,粘不住时及时停止打印。
  • 戴手套取模型,可以减少手上油脂粘在打印板上导致下一次打印时粘不住的概率,在打印用时较长的模型时,提前清洗一遍打印板。
  • 完美支撑:树状支撑,顶部Z距离稍小于层高,顶部4层底部3层,线距0,支撑面图案直线。
  • 慎用闪电填充,除非万不得已。

        此帖子将不定时更新。

        天文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基本用钱就可以解决:要求不高的小白,只求能发个朋友圈的,买个Seestar S30就好,要求高的爱好者,照着ZWO全家桶买一套上手就能用,连不想做后期都行。这大大降低了天文摄影的吸引力,正如当年肯尼迪所言: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容易,恰恰是因为它很难。还是回归目视初心,打造一套属于自己能够随时带走的望远镜吧。
        有了3D打印机后,发现原来困扰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 各种物镜、目镜镜头盖,可以根据自己的尺寸和数量设计打印,可以把自己的LOGO一起打印上去;
  • 望远镜的镜筒设计各有不同,可以针对自己的镜子设计寻星镜和寻星镜座,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在寻星镜设计上的偏好,比如我在镜子上同时安装了寻星镜、寻日镜和手机寻星支架;
  • 3D打印一个抱箍提手用在重量不是太重的望远镜上完全没有问题;
  • 目镜后拍摄的手机支架等可以针对自己的手机特别设计和制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 各种转接环不需要买了,自己设计打印即可。0.75螺距的打印起来有点点操心,但完全可以打印出来;
  • 目视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目镜和方便的目镜更换,3D打印一个目镜转塔,可以极大提升目视的幸福指数。但是网上下载的目镜转塔虽然能用但是都有明显的缺点,我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可调等焦面四目转塔,实测好用。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1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27.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3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39.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44.jpg

        第一个阶段:从makerworld上下载别人的模型,切片后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35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0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1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21.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4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4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53.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59.jpg
        第二个阶段:在网络上搜索下载别人的模型,学习优化切片后打印,主要是由天文望远镜配件方面的需求引起,比如一直想做的目镜转塔,发现真是什么都有啊,打开一个大大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2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3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901.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907.jpg
        第三个阶段:发现自己想要的也不能在网上找到现成的模型,或要针对自己的天文望远镜专门设计一些需要的配件,于是学习Fusion360,自己设计自己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84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853.jpg

        我认识一位大叔,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每年去一次西藏。无他,就是喜欢。我对怒江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这才是第二次来怒江。
        怒江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人不多,确实不多,能去到怒江的确实要下决心,确实没有那么舒适,从昆明到泸水七小时,从泸水到丙中洛七小时,开车要全神贯注,不能丝毫掉以轻心。不收门票,在避免了被人吐槽的同时,也成功降低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毕竟这个世界责任和权利是挂钩的,收了钱就要承担责任,不收钱就没有那么多责任。风景壮阔,几千米的落差造就了无穷多的视角,丰水枯水的怒江永远喧闹奔腾充满活力。东西好吃,我吃漆油鸡不过敏,感觉琵琶鸡的腊肉也别有风味,特别是老窝火腿无愧胖墩和我提起过的全中国最美味火腿的赞誉。当地人淳朴单纯,没有那么多弯弯绕,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加上广阔天地少少的人,很自然就放松下来了。
        但其实怒江还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来到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时,看到的是意想不到的熙熙攘攘的人流,精心选题的在售书目和鲜明怒江特色的文创产品都让人眼前一亮。一路上,雾里村的既下山和丙中洛的云野见江,让人欣慰地感到这不是一块为人所遗忘的原始之地,这是有品位之人愿意常在之地。
        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怒江之旅了。下一次我看什么呢?我想沿着美丽公路的绿道一路骑行,我想跨过吊桥到棉谷村感受星星坠地的夜色,我想在怒江边的县城逛街看景,我想去怒江边捡拾好看的石头,我更想划着皮划艇感受白水的魔力。
        山岚再起,又见怒江。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18.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4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26.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32.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50.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457.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506.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512.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520.jpg
微信图片_20241007113526.jpg

        JTDX的操作需要频繁动用鼠标,而抓通联稀有DXCC的机会很多时候用鼠标就不够看了,于是动了用快捷键盘的心思。自定义键盘很多,大多是若干个按键组合在一起,高级一点的按键上有LCD屏幕显示图标方便记忆,但还是一眼看上了tourbox,看到曲线外壳、貌似杂乱无章排布的旋钮、滚轮和按键,直觉就感觉用起来一定很顺手。这个牌子的lite性价比最高,到手后设置试验后果然感觉很好。各种软件都可以使用,有键盘快捷键的,可以直接把快捷键映射到按键、旋钮或者滚轮上,没有快捷键的,也可以通过记录宏实现下拉列表框、滚动选择等操作。
        JTDX的TourBox设置:

  • 按下旋钮,打开频段选择下拉框,滚动滚轮选择频段,按下滚轮切换到指定频率
  • 按下横键切换到TX6,即CQ信息
  • 按下长键启动发射,按下短键中止发射
  • 按下Tour键清空信息窗口
  • 按下c1键发射接收频率下调1Hz,按下C2发射接收频率上调1Hz

微信图片_202410071045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