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

        总的来说,P1SC还是很稳的,但只要是3D打印,必然会有翻车的时候,无非早晚。想不翻车,就要:

  • 不能完全相信自动绘制裙边的功能。截面积太小,或高度太高的,即使切片软件没有自动绘制裙边,也要自己绘制一下。
  • 多色打印不能关闭擦料塔,否则就等着窜色吧。
  • makerworld上不靠谱的模型也不少,先打开3D图判断一下。
  • 想最小化层纹影响,把模型横过来打。
  • Z方向强度最低,如果3D打印件对强度有要求,调整模型着床方向,让XY朝向受力最大方向。
  • PETG收缩率可达0.5%,对尺寸有较高要求的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
  • 耗材丝只剩下几圈时就不适合用作多色打印,频繁回卷过程中大概率会卡住料盘。一口气打完那种不影响。
  • 打印头几层时要注意观察,粘不住时及时停止打印。
  • 戴手套取模型,可以减少手上油脂粘在打印板上导致下一次打印时粘不住的概率,在打印用时较长的模型时,提前清洗一遍打印板。
  • 完美支撑:树状支撑,顶部Z距离稍小于层高,顶部4层底部3层,线距0,支撑面图案直线。
  • 慎用闪电填充,除非万不得已。

        此帖子将不定时更新。

        天文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基本用钱就可以解决:要求不高的小白,只求能发个朋友圈的,买个Seestar S30就好,要求高的爱好者,照着ZWO全家桶买一套上手就能用,连不想做后期都行。这大大降低了天文摄影的吸引力,正如当年肯尼迪所言: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容易,恰恰是因为它很难。还是回归目视初心,打造一套属于自己能够随时带走的望远镜吧。
        有了3D打印机后,发现原来困扰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 各种物镜、目镜镜头盖,可以根据自己的尺寸和数量设计打印,可以把自己的LOGO一起打印上去;
  • 望远镜的镜筒设计各有不同,可以针对自己的镜子设计寻星镜和寻星镜座,最大限度满足自己在寻星镜设计上的偏好,比如我在镜子上同时安装了寻星镜、寻日镜和手机寻星支架;
  • 3D打印一个抱箍提手用在重量不是太重的望远镜上完全没有问题;
  • 目镜后拍摄的手机支架等可以针对自己的手机特别设计和制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 各种转接环不需要买了,自己设计打印即可。0.75螺距的打印起来有点点操心,但完全可以打印出来;
  • 目视最重要的是高质量的目镜和方便的目镜更换,3D打印一个目镜转塔,可以极大提升目视的幸福指数。但是网上下载的目镜转塔虽然能用但是都有明显的缺点,我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可调等焦面四目转塔,实测好用。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1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27.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3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39.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544.jpg

        第一个阶段:从makerworld上下载别人的模型,切片后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35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0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0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1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21.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4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4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53.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59.jpg
        第二个阶段:在网络上搜索下载别人的模型,学习优化切片后打印,主要是由天文望远镜配件方面的需求引起,比如一直想做的目镜转塔,发现真是什么都有啊,打开一个大大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28.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434.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901.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907.jpg
        第三个阶段:发现自己想要的也不能在网上找到现成的模型,或要针对自己的天文望远镜专门设计一些需要的配件,于是学习Fusion360,自己设计自己打印: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842.jpg
微信图片_202501281508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