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

摄像头拍摄高清月面,马赛克拼接,没有那么复杂。注意好几个因素,自然成功。

1.对焦

月面对焦必须看着画面调,不要想着用鱼骨对焦对准恒星的方式调好焦距了直接转过来拍月面,那是肯定不行的。月球离我们才38万公里,而恒星离我们数以光年计,两者的焦点位置肯定不同。来回调焦,直到感到最清晰的时候果断停下。相信你的直觉。

必须要上电动调焦,否则画面的抖动会让你折腾一刻钟都无法确定是否真正合焦了。

2.参数选择

马赛克最要紧的,是每一张图片的曝光参数一定要完全一致,因此,设置好曝光参数后,在整组拍摄中就绝对不能再调整相关参数,否则有你好看。月面亮度高,所以增益不用太高,我一般选择15%左右,过高的增益会压缩动态。

既然是马赛克,那一定画面上装不下整个页面,在调整了曝光时间后,先不要忙着开始拍摄,先控制赤道仪或者经纬仪将整个月面扫一遍,观察有没有过曝的地方。曝光参数选择我的体会是,不要过曝,稍微黯淡一点没有关系。

帧数选择可以自定,我自己通常选500帧,然后叠加时选择其中最好的200帧进行叠加。我不太同意月面拍摄帧数不要太多以免将坏帧叠加进去的说法,因为叠加时选用多少帧,是可以自己设置的。

3.拍摄

月面拍摄不需要导星,赤道仪或者经纬仪均可,电动跟踪是必须的,虽说手动跟踪从理论上也是可以的,但是为了达到最大分辨率,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手动跟踪带来的晃动等不利因素。

马赛克的最大忌讳就是拍漏了局部,最后合成出来的图像缺个角或者缺一条。这个问题我在拍第一张全月面的时候就遇到了。马赛克的基本拍摄方式是扫射,即赤经轴先不动,先逐步移动赤纬,覆盖完整条再调整赤经,开始新的一条扫射,或者赤纬轴先不动,先移动赤经进行逐条扫射也可。

为了避免拍漏,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每张之间要有一定的画面重叠,我的经验是至少重叠25%;二是当完成了一条的拍摄,需要移动赤经或者赤纬时,只能移动一个轴,或者赤经或者赤纬,尽量不要两个轴一起移动,否则很容易拍漏。

4.暗场平场

月面拍摄的单帧曝光时间很短,暗场拍不拍差别都不大,我从来不拍,平场则很有必要进行拍摄。摄像头的点距一般都很小,如我用的QHY5LII-M的点距仅3.75微米,这样极小的一粒灰尘都会在画面上留下阴影。每次拍摄前我都要用高压皮老虎吹一下靶面,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将所有灰尘吹掉,也许用罐装的高压清洁空气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望远镜口径不大,将平板电脑或者显示器调为全白,擦干净屏幕倒扣到镜头上,控制曝光至直方图在中间,拍摄一段视频即可。

5.叠加

用R5,R6或者AVISTACK都可以,我个人习惯用AVISTACK。AVISTACK的设置,可见这个帖子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497。叠加参数我选500帧中选择最好的200帧叠加,输出TIFF格式,先用软件调出平场视频文件,制作出平场文件(FIT格式),然后在叠加设置中将这个平场文件加上。平场必须在视频叠加的时候同步来做,不要想着等视频叠加成图像了,再用DSS等文件来加平场。由于视宁的关系视频画面是抖动,最后叠加出来的图像分辨率都会略为小于摄像头的原始分辨率(边缘抖动部分被切掉了),而平场FIT文件则是原始分辨率,两者分辨率不匹配会直接导致平场叠加失败。

注意AVISTACK叠加出来的图像和视频源文件相比,是上下翻转的。

6.拼接

用PHOTOTSHOP里的文件-自动-photomerge,把叠加好的图像全部丢进去,缺省设置进行叠加即可。正常情况下都能自动拼接出完整,过渡自然的大片,将图像放大到100%,全面检查如果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就可以合并图层,进行后期制作了。

有时候拼接出来的图像会有拼缝,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拍摄时间太长,导致拍摄不同画面时亮度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叠加的关系,有时边缘会有极细的一道黑边。这种情况时,可以手动将每张照片的边缘裁掉细细的一圈,再拼,有一半的机会可以消除拼缝。其他的办法,就超过我的能力了。

还有少数时候,拼接不成功,我判断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欠曝过于严重,软件难找画面的参考点,其次是交叉覆盖做得不好,交叉覆盖太少难以判断,太多(如50%以上)似乎也会出现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拼接就要化整为零,先把每条拼好,再拼成一个完整的。如果画面欠曝实在严重,连一条都不能自动拼好,就试着拼三张甚至两张,将无法自动拼接的部分用手动的方式进行拼接,最终完成。

一般来说,只要曝光合适,交叉覆盖得当,自动拼接即可成功。

7.后期

后期并非我的强项,对我来说,月面的后期只拉曲线和做锐化。拉曲线的时候不要调节幅度过大,多设几个参考点,至少四个,一点点拉,尽量将画面的层次拉出来,同时又不导致分辨率损失或者画面过曝。锐化采用复制图层,用“高反差保留”滤镜处理复制图层后叠加回原图层,也可以用USM锐化,只是两种处理的参数都要反复试验比较,不要做过头。看上去稍微模糊一点点是最好的,过锐的图像太生硬,也不耐看。

(本文原创于2013年)